视频内容:3月24下午,思南公馆,蔡正仁演绎《红绣鞋》(选自《邯郸梦·扫花三醉》)片段,张军首次在恩师蔡正仁演唱萨克斯版《朝元歌》(选自《玉簪记·琴挑》)。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25日报道:“看到那么多人来听我们讲昆曲,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上周日下午的思南公馆,举办了一场特别雅致的读书会。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和“昆曲王子”张军,两代昆曲人携手讲述昆曲传承和创新中的故事,带大家领略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之美。 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成那样精致优美的一种表演形式。2001年,昆曲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看到那么多人来听我们讲昆曲,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78岁的蔡正仁清楚地记得,1954年3月1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次年改为上海戏曲学校)开学,他开始学习昆曲。4000多人中录取了60人,在俞振飞、言慧珠、朱传茗、张传芳、方传芸、华传浩、倪传钺等昆曲“传”字辈艺人的精心教习下,培育出了以成材率最高,行当最齐、尖子演员最多而著称的“昆大班”。 从13岁拜师学艺到白发苍苍,昆曲陪伴蔡正仁走过了65个年头。他亲历了这门艺术从濒死到复生的全过程,如今进入剧场看戏的观众从“满头白发”到年轻人,蔡正仁感慨地说:“65年来,昆曲的甜酸苦辣(我)都碰上。昆曲从来没有这样好的形势。” “三十多年前跟老师学艺,这些年来仍受益匪浅。除了教我们把戏念好,老师还教我们练嗓。”师从蔡正仁的张军坦言,没有一副好嗓子就不能耍腔,练嗓是为观众展现美妙艺术的起点,但是演员练起来“极其无聊,容易丧失信心”。 张军是第三代昆剧传人。1986年,张军从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上海戏校“昆三班”,毕业后进入上海昆剧院。 “9点上班,8点就要来念嗓子,念三个月声音越练越不灵。”张军表示,昆曲最值钱的是堂音,大师俞振飞的真假嗓天然、没有痕迹。 “演员首先要吃得起苦,吃不了苦就不要当演员。念嗓子是最难的,念嗓子辛苦还不一定能练得出来。”蔡正仁讲了个小故事,引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他有位学生周雪峰,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工作,每天早上会去助动车棚练嗓。他一开嗓,助动车的警报器此起彼伏的响起来。同事下班取车,发现车没电了,一次两次不以为意。长期这样,同事们以为有小偷,结果发现是周雪峰练嗓惹的“祸”。 如今张军创出的“水磨新调”,将流行音乐因素加入其中,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1996年,昆曲《白蛇传》伴奏就融入萨克斯风。“当时辗转了很多人家,买了一个雅马哈牌的高音萨克斯风,没有人会吹,就找了个吹唢呐的人来吹。一开始吹得不大灵,后来越吹越好。”张军说:“老师不但传承了唱戏的手艺,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昆曲如何往前走的思维方式。后来我们也慢慢去做尝试。” 蔡正仁透露,当时听到萨克斯觉得美妙动听,考虑到昆曲的伴奏曲笛也是用吹,就想尝试能不能用萨克斯演奏昆曲经典选段。“试下来很满意。离开了笛子,昆曲照样美妙,我所从事的昆曲了不得!”不过,他认为,尝试证明了昆曲的了不起,但昆曲的主奏乐器还是要用笛子。 “老师一直跟我讲,昆曲走向未来,最难继承的是音乐和唱腔,唯有可能在发展上创造新景象的也是音乐和唱腔。”活动结束前,张军表示,希望大家喜欢昆曲,“这是中国音乐中的贝多芬、莫扎特,非常复杂,也很适合做探索和发现”。 腾讯视频会员到 2019年03月31日 14:36:17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百度云会员 百度网盘会员 百度云盘会员 百度云会员账号共享 ( 辽ICP备16014922号 )
GMT+8, 2024-11-26 00:32 , Processed in 0.05781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