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年,西班牙探险家迭戈·加西亚·德帕拉西奥在洪都拉斯的热带雨林偶然发现了一片未知的拉美古代文明废墟,将沉寂7个世纪的“美洲雅典”——科潘重新拉回到人类文明的视线年开始,科潘遗址上出现了一群中国人的身影,时至今日,他们仍然驻扎在遗址周围。 站在距离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方向200多公里的科潘遗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内心澎湃。 201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极力推荐下,李新伟领衔的中洪联合考古团队开始主持发掘科潘古城中一处编号为8N-11的贵族院落遗址。遗址大体呈方形,面积约2000平方米,四周建有高大的石头建筑。 “一切都进展得特别快。当时,这一项目年初刚刚获得批准,到了8月份,资金、设备、团队就都到位了。”有了祖国这一强大后援,李新伟开始了国内半年、国外半年的异国考古工作。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李新伟和洪都拉斯考古学正在分析墓葬结构。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他们在发掘玛雅文明虽然考古条件艰苦,但整个过程充满惊喜。考古团队先后在贵族院落遗址北侧建筑、西侧建筑内发现了交叉火炬、墨西哥纪年符号、羽蛇神头像、玉米神头像等艺术水平很高的重要雕刻,同时发掘了6个大型墓葬,出土了数十件精美的玉器、彩陶器以及大量陶器碎片和黑曜石残片。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队工人们正在清理刚刚出土的玉米神头像。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有意思的是,19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队曾在院落东侧发现了玉米神重生的石雕群,这与西侧的新发现高度契合。 长期主持科潘考古工作的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威廉·法什对这些新发现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专家主持发掘的大量文物是对玛雅文明研究的重要贡献,有助于解密科潘王朝的政治社会结构。” 随着羽蛇神、玉米神等玛雅文明的标志性石雕一一发掘出土,一场华夏文明与玛雅文明的跨时空对话便由此开启。 他们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寻找更多启示然而,这些重大成果的得来并非轻而易举。这背后,是中洪联合考古团队突破语言和文化障碍、逐渐从共事到交心的过程。 在科潘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李新伟和中洪考古队成员正在分析重要遗迹现象。社科院考古所供图 联合考古团队中的洪都拉斯考古学家豪尔赫·拉莫斯对此深有体会。“中国考古学家们不仅带领我们发掘了大量文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将无人机航拍和三维成像技术传授给我们,使我们的考古工作实现了技术升级,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百度云会员 百度网盘会员 百度云盘会员 百度云会员账号共享 ( 辽ICP备16014922号 )
GMT+8, 2024-11-24 09:30 , Processed in 0.06688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