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综艺无疑是2018年娱乐行业发展最好的品类从2014年踏入快车道以来,一直保持增势,产能稳中有升,内容不断丰富,播放量再创新高。推动整个娱乐业变革的年度最强音《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也源自综艺。 这是综艺的“大时代”。投资过亿成为电视台综艺的标配曾经的行业鄙视链里,这个多年屈居电影与电视之下的品类,突然间翻了身。2015年网综崭露头角,共有215档综艺节目面世。2016年,网络综艺迅速成长,以集团军的形式真正显露出对台综的威胁。2017年,二者分庭抗礼,整个行业积极求变,开始酝酿新的节目类型,寻找新的出口。 这种高歌猛进在2018年整个娱乐行业遇冷时仍未停下。但成功的背后,危机也若隐若现。卫视综艺数据持续下滑,网络综艺播出量和生产量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再加之多档商业价值较高的亲子类节目停播,偶像养成类综艺遭点名,这些都给2019年的综艺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一贯焦虑的综艺人,还将继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稳定中求发展,是2018年综艺市场的主基调。2018年,国内综艺节目生产进入平稳兴盛期,播出总量为217部,较2017年减少2部。可以说,如今综艺节目已经占据了每个平台可以占据的时段。除非平台层面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个数据应该已经探到综艺产能的天花板,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突破。从播放量来看,2018年比2017年微增,这也同样说明,综艺领域的潜在观众已尽数挖掘。除非能打开下沉市场的新流量池,这个播放量同样不会发生高速增长。 而卫视综艺与网络综艺两大版图依然是 “冰火两重天”, 观众分流趋势愈发显著。卫视方面,周五至周日晚间档的季播综艺数量连续三年下滑,从上年的106档掉至93档;52城平均收视也跌至0.532%,较2017年减少18个百分点。 网络综艺则欣欣向荣,数量上连续三年上涨,增至127档。播放量也节节攀升,破10亿的网综数量为21档,比前一年多出8部,增幅高达61.5%。其中,《明日之子》第二季和《创造101》两档综艺突破50亿大关,在网综领域树起了全新的里程碑。 不过,相比2017年40%的爆发式增长,2018年网络综艺的增速也明显放缓,仅为9.7%。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三大巨头,在自制网综的产能上也趋于稳定,三者在2018年的自制季播网综总量为96部,较上年仅增加2部。 2018年综艺市场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两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爆红。单纯从综艺节目角度来看,这是选秀节目3.0时代的开启第一代是从2004年湖南卫视开启的“超快”系列,第二代是2012年首播的《中国好声音》。时隔数年之后,选秀类节目再次焕发能量,成为横扫千军的现象级综艺,本身对从业者就是一种鼓励。但更需要看到的是,这一次的爆发与前代相比,其意义更加深远。 在选秀1.0时代,综艺节目向娱乐行业输送的最终产品是年轻歌手,并未深刻影响到明星的版图。选秀2.0时代的重点是在导师身上,学员得到的展示空间并不大,因此产生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节目很红,但选手并不红。而《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开启的选秀3.0时代,则提供了这样一种桥梁:直接往明星版图的头部空投偶像,具体相关数据可以参看明星篇。 这就是2018年综艺的新能量:赋能整个娱乐行业。它源自“流量当道”的时代,综艺踩在时代的节拍上,与社会产生最强的共振。 实际上,得益于综艺的远不止于这些“新流量”。即便是老牌明星,也已经不再怀有“跑宣传”的心态,而不得不将其当做和电影、电视剧一样的作品对待。今年明星翻红榜第一名张韶涵、第三名潘玮柏均得益于综艺。一直保持在线的王俊凯、易烊千玺,《中餐厅2》和《这!就是街舞》也是其2018年作品表上最重要的一笔。 不止于此。卫视综艺里,收视率排名前20的节目里有7档音乐节目,表演类节目有5档。播放量过10亿的网综节目里,音乐占14.3%,排第3位,表演类占4.8%,排第9位。尤其是《声临其境》、《我就是演员》这两档节目所激发对“演技”“好演员”的讨论,也可谓做到赋能影视行业。 2018年综艺产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容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类型更加丰富多彩。针对垂直圈层用户开发的综艺节目获得重点加持,尤其是从无到有的观察类综艺,更是这一年综艺市场的一大亮点。 2018年诞生的7档观察类节目模式各有特色:如旅行+第二和第三现场观察、经营+户外观察、体验+职业观察、日常+夫妻生活观察、恋爱+第二现场观察等。这些不同的观察方式,刷新了观众的观看体验,丰富节目层次,提高了趣味性。话题上,这些节目也切合当下社会热点,比如恋爱之道、代际矛盾、夫妻相处,是明星类综艺的一次升级,从单纯的消费明星生活,升级到与时代情绪共振。 虽然观察类综艺在网络热度上不及偶像养成类节目,但《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动的信号》《我家那小子》口碑均超过80分,远超偶像养成类综艺,可见市场对这一新类型产品的认可。 除了节目模式的创新,综艺生产者们还越来越注重受众的精细化运营。针对小众圈层用户创作内容,是2018年的另一个热点。这一年里,聚焦街舞、电音、机器人、篮球等垂直领域的综艺层出不穷,在收割圈层红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同质化竞争:街舞题材的《热血街舞团》VS《这!就是街舞》,机器人题材的《机器人争霸》VS《这!就是铁甲》。 这些综艺节目整体成绩亮眼,有5档节目播放量超过10亿。不过,距离2017年《中国有嘻哈》29亿播放量仍有距离。 2018年对于综艺人并不是轻松的一年。整年,综艺都伴随着延播、下架、整改这些关键词。主管部门对文娱行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网台监管同轨化也成了影响未来综艺市场的重要因素。 导向问题一直是广电总局的监管重点,此外,2018年的监管也带来不少其他方面的挑战。明星亲子类节目成了严打对象。8月,国家广电总局拟定《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对未成年人的炒作、过度包装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原定于8月16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儿6》由官微发布了延期声明,从此再无音讯。《想想办法吧!爸爸》多次延期后,也确定暂不播出。 随着偶像养成节目的大红,在如何把握娱乐尺度上,广电总局也两次发文。第一次是《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指出:“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第二次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2019年,虽然此类节目仍是行业重点,但所面对的政策导向压力不言而喻。 11月9日,综艺的嘉宾片酬这个被讨论已久的“第二只靴子”也终于落了下来。广电总局明确提出,每个节目全部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节目总成本的40%,主要嘉宾片酬不得超过嘉宾总片酬的70%。曾经让王菲都感慨“综艺这么好赚”的时代恐怕就要过去了,而失去了重金吸引,明星可能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到节目对自身价值的加成上。 对目前已公开的部分2019年综艺片单进行统计分析,我们总结出关于综艺市场的五大趋势:偶像养成类综艺依然是三大视频网站的王牌;高性价比的恋爱观察类综艺会迎来全面爆发;慢综艺稳定发展;文化类综艺将继续得到扶持;优秀的垂直圈层IP也会大量再生“综N代”。 如今,偶像养成类综艺大战已经蓄势待发。腾讯视频《创造101》和《明日之子》的新一季都在筹备中,爱奇艺的《青春有你》(即《偶像练习生》第二季)和优酷的《以团之名》也已经召集了大量后来者,准备开启新一轮的流量争夺。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各平台斥重金打造的头部养成类综艺热度不会低,但在内容模式和宣推方式上,会受到政策的规范,与往年可能会有不同。 观察类综艺将成为2019年最激烈的战场。目前,已经公开的观察类综艺有19档之多,尤其是恋爱观察类综艺,将面临大量同质化的挑战。例如,同为观察女儿恋爱的综艺就有《女儿们的恋爱》和《女儿们的男朋友》两档,观察女儿生活类的又有《我家那闺女》和《我家有女初长成》。谁是爆款,谁是炮灰?拭目以待 “慢综艺”将继续稳步发展。从目前已公开的片单来看,慢综艺主要以卫视开发为主,既有《向往的生活》第三季、《亲爱的客栈》第三季这样的“综N代”,也有新综艺《青春的花路》、《我们家雪屋》,内容更加丰富。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符合政策导向的文化类综艺势必会得到大力扶持。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等电视台都已率先宣布将大力发展文化类综艺。 相比之下,2018年大爆发的垂直领域综艺,在2019年打的却都是保险牌优酷、爱奇艺都将二次开发已有IP;其他平台也倾向选择一些“经典题材”。例如,腾讯视频的《篮板青春》是继《这!就是灌篮》后,又一个针对篮球爱好者的综艺;浙江卫视的《铁甲雄心》也将继《这!就是铁甲》和《机器人争霸》后,再度开发机器人战斗综艺。 由此可以预见,2019年,不论是偶像养成类、观察类,还是聚焦垂直领域的综艺节目,同质化竞争都会异常激烈,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或许将是今年综艺人面临的最大考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百度云会员 百度网盘会员 百度云盘会员 百度云会员账号共享 ( 辽ICP备16014922号 )
GMT+8, 2024-11-23 23:48 , Processed in 0.05423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