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全球第二届自动驾驶论坛在武汉举办,本次论坛以“智能驾驶 改变未来”为主题。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在武汉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智能化引发的汽车行业制造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刚才朱教授也说过,事实上智能化和网联化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技术,这两技术的互相联合和融合,才能够使得汽车成为真正的聪明的车,也才能够使得整个车与车之间,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沟通作为顺畅,也能够真正的避免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今天我基于这个想法,基本上是我之前的一些观察的一些总结,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这张图大家可能看到我展示的比较多,2010年和2020年两个汽车生态圈的一个比较。在过去我们看汽车生态圈,是一个封闭的产业圈,事实上是由主机厂主导,供应商支持,消费者形成闭环。当然中间还可能存在一些经销商等服务商在这里面的一个体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面,大家可以发现,过去的几十年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每一个节点的定位决策都是非常明晰的。大家的任务职责也非常清晰,该做什么角色扮演的非常明确。但事实上这样的一种封闭型的生态圈,在很多新的资金资源和企业进入以后,发生了天翻覆地覆的变化,我们以2020年作为一个假想时间点,第一个变化是新的对手产生或者新的产业参与者产生了,无论是互联网造车也好,或者是跨界投资也好,很多以前看似新兴的跟汽车行业无关企业进入了汽车产业。另外我们在智能车网联车所能提供的服务的范围也大大增加,很多人都想过我这个车子可以做运输,但是考虑到没有司机,以及新的技术利用,会产生出非常大的宏观生意。同样新的规则也产生了,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新的生态圈里面,参与者越来越多,过去一直说汽车企业特别主机厂在整个生态圈里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对于一些巨型的科技公司来说,事实上主机厂的市场定位和地位其实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既然有新的玩家进入,就会有新的规则产生,所以带来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的挑战。 为什么说这样一个生态圈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首先我们简单看一下哪一些新的参与者,过去在汽车制造领域当中,大部分是一些主机厂和供应商,最近就以中国的案例来说的话,现在新的进入者还包括了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了地产公司,甚至包括了一些内容服务商,IT公司很多也介入到这个领域,包括出行公司也在考虑在自己的版图上面增加整车制造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新的合资合作的机会,过去大家考虑的更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服务提供,而现在由于各种网络服务商和供应服务商,包括各种的大数据的提供商以后能够产生很多新的机会。在这些新的数据机会基础上,大家可以形成新的服务,甚至采取新的收费模式。打个比方,现在这几年大家在上市公司里面QQ也好,或者喜马拉雅也好,其实抓的最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乘驾驶员在车上的车载音乐欣赏的收费。另外一个角色定位的变化,我在加入投资之前,以前是做管理咨询的,十几年前给宝马奔驰做战略的时候,大家有一句话是必然会提的,从未来发展我们汽车企业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制造商,我们将成为一个出行服务的提供商,现在上汽这些企业都这样做。但事实上除了这样一个定位以外,另外有一句话可能在欧美提的也比较多,也就是说过去是谁来定义汽车,过去都是说硬件,有人说消费者,现在也有很多说软件来定义汽车。在很多汽车研发公司里面,软件工程师数量已经大大的增加,而硬件的服务商和提供商,他们更多的起到了作为技术分析的一个角色。另外一点就是新的速度。当新的企业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去了以后,它产生了一些新的规律,核心的投入的一个速度,比如说我们很多互联网造车的企业,大家现在有一个技术OTA,这样会导致了很多企业考虑出厂了以后,我还可以对软件进行升级,所以很多车辆上市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车子需要在上市以后再进行升级提供,但是的确车子的迭代速度越来越高,从过去设计的五年到三年到两年,甚至于在每一周你所拥有的汽车,跟你上一周没有升级的汽车都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差别,真正的存在着一种可能性,一个汽车如果智能性做得不是很好的话,当它升级以后它就升级汽车就会有所增加功能。我们再看一下,事实上我们现在考虑很多人在这里考虑汽车行业投资,除了投资硬件产品以外,事实上大家开始越来越注重对应的基于硬件和他数据上面的一些移动服务的声音,而且这些的机会是越来越多。 我们大家都知道去年是资本寒冬,很多投资人在反思到底我应该去投资什么。很多人说商业模式因为门槛比较低,大家都应该去投资硬科技。但是一旦投资又会遇到一个问题是说,技术它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往上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而且走上技术上面以后,不像你的商业模式创新,你可能三年做成一个百亿级的独角兽,也很有可能企业两三年才获得了整车厂的一个订单。这种情况,所以它的倍数事实上是未必能够支持很多的高估值。事实上大家在考虑这几年在考虑的是基于硬件技术的模式创新,也就是说一方面有硬件作为基础,能够提供比较坚实的技术领域或者护城河来发展这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迭代衍生产生更大的一个倍数效应,在这其中当中,尤其在车上面很多人就考虑在车上的移动服务这样的一些情况,这里也结合了很多软硬件相对应的组合。 很多企业在开拓自己的业务当中,它的机遇是什么?我们曾经投资过一些对应的一些就是硬件企业,硬件项目,大家考虑硬件的时候,大家不是在传统的上面把它当作一个供应商去考量这个问题,事实上更多会把这些硬件当成智能也好,或者语音也好,作为车上的一个渗透入口,以入口概念去进行扩张和生产。利用新加入者对于行业新的诠释的一些优势发展跟主机厂和行业资本的结合的一些工作,其实各种的组合和叠加都形成了一种新的业态和模式,有的时候是硬件公司加上软件公司,有的时候是硬件公司,加上内容服务,甚至有一些时候几个产业巨头,大家聚合在一起进行创造,产生出新的很多机会。这里面我举个例子,像美国的自动驾驶的一些公司都是被收购了以后进行孵化,再进一步的得到了外部投资。基于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到事实上商业模式合作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过去我们的汽车企业更多的强调的是自身增长,我自己发展,滚动式发展,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越来越快,大家也要看看围城之外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以后,很多车企就开始进行战略化的投资,也就是小型的股权投资,还有一些进行兼并或者收购,但是不同的定位会采取用的方式不一样。很多企业通过小股权投资,了解这些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自己最终选择自己最适合的去进行直接投资进行发展。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让别的不在联盟内的企业无路可走。无论是在地图领域,无论是在其他的出行领域,我们都看到各个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抱团,我们过去讲的是联盟是很多是说是异业联盟,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因为资源投资越来越大,大家更多的会去在同业里面也进行这样的一些联盟,无论是戴姆勒和宝马进行他的出行业务的服务和合作也好,或者几家豪华车企进行地图投资也好,也都是这样。 另外传统的一些方式也继续保留着,大家看到了很多科技公司,过去说科技公司提供的软件服务方案或者解决内容。但是现在的话它其实进入到更多的应用的环节,甚至于通过这些应用环节来进行利润的攫取。以中国的案例为例,事实上大家看到一直在谣传华为要造车了,一直在说小米对汽车行业兴趣,是有兴趣怎么切入,大家都看到了汽车行业这样一个巨型蛋糕,打一个比方来说,我拿华为作为一个比方,为什么有人传说他们要造车?我不认为华为会造车,但是我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华为有能力参与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华为有能源管理部门,新能源汽车跟能源管理是一个贴合的部分。华为有2012实验室,有科技的公司,自动驾驶也是我天然的一个发展环节,华为有手机,手机再贵也就是1万块钱,便宜一点,有几千块钱,汽车是一个几万块,几十万块钱的一个东西,它可以进行销售,所以大家基于自己的这些想法,想了很多新的衍生的环节,当然这些哪一些能够适合企业的,但是还结合他的一些能力去开展。但是不管怎么样技术公司在通过不同的手段在攫取其中利用,卖零部件,卖服务,卖点机。 我们看一看实际的情况又是怎么样?这里我引用了普华永道的一个研究的一个结果。就是基于车联网这块的一个看法,大家可以很明晰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推移,整个的利润结构,服务结构开始发生的一个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传统的主机厂所获得的最大利润现在进行了转移,而很多资源向出行服务商,向金融,保险,其他领域去渗透怎么办?等死吗?不行。车企就开始我也要变成保险服务商,我要变成出行服务商,我要变成对你的企业来攫取其中的利润,所以现基于这些,大家就很自然地可以看到,为什么吉利要搞曹操,甚至于还做自己的保险公司等等的这样一些情况。这一系列根本事实上来自于一个观念的改变,我其实这几年这段时间接触一些新创车企的创始人,其实感触非常深,因为我们中国的希望车企的创始人大部分来自于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来自于互联网公司,当时的说法是要颠覆汽车行业,但是随着这两三年的创业以后,大家学得越来越敬畏汽车行业,什么叫做系统化的服务,大家越来越敬畏。而另外一部分人是来自于传统车企的。大家说汽车我自有规律,我最懂造车。但是当他接触新的消费者的时候,当他要证明自己跟已有的车企有差异化的情况下,他反而去提出了我要有极致的体验,极致的服务,各种各样的极致,这样的反应是反映了一个思路的变化。过去我们是一种渐进的线性的传统思路,从产品路线图到业务交付到市场计划到付提供商,我的野心基本上是一倍,反正上游决定下游这样的一个方式。 而现在的一个情况更多的是一个全局的概念,我拿未来汽车举例,未来汽车一直说我不是汽车制造商,我是个用户企业,而用户企业的概念是以用户的需求导向为中心进行业务发展,而拉动所有其他的这些感知,包括迅速创新转换以及综合渠道,最终给到消费者受益,这种消费者受益的方式有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服务给到消费者收益,甚至做得更远,它可能建立的一个信托基金,给用户提供这样的一个服务。但是无论怎么这种方式,大家反映的一个现实是在颠覆一系列的观念,来开创新的这样的一种模式,而这种创新的想法,事实上是新创企业跟传统企业差异化的一个法宝,但是并不是说以纯的传统企业没有办法去跟近这样一个事情,其实大家也在学习,在改变下,比如上汽大通也在做C to M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 总体来说,未来出行是按照两个方面去发展,一个共享出行,一个自动化出行,大家提的很多。实现路径以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异,基于自动化的情况,用轻资产和重资产的方式去发分,最终在乘用车实现自动驾驶车队,当然说起来好说,但是中间实施的过程是异常曲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看一下这两个方向,其中要经过很多对应的不确定性,大家可以看看从冲击方面,从技术上面基础,从刚刚朱老师介绍的车联网技术,车物联网技术相连接,以太网到生产是甚至城市法规,包括材料在建。与客户接触度以及对应自动驾驶的各种技术条件,最终无论哪一种的服务或者哪一种制造,还是要靠消费者的意志去买单,所做决定的。我们过去在制造领域发明过很多新的技术,但这些技术最终有一些被淘汰,有一些被限制使用。我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讲制造的时候,我们过去在造汽车的时候,为了强化汽车的结构强度,我们用激光焊接,但激光焊接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是制造最优而服务体验比较差的一个服务。凡是用激光焊接的车子,焊缝的强度是极高,但是在维修体系上面,你是没法用激光焊接进行维修的,所以它是一个服务效能很差的一个服务。同样的很多其他的技术也是如此。 最终的一个情况,我这里不是专门讲自动驾驶的论坛。我就不想过度在班门弄斧讲到底未来资本觉得未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L4或者L5的这样一个技术,我相信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已经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这几年可能大家在讨论自动驾驶是不是遇到了寒冬,我们的观点是遇到了暖冬,可能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但是整个市场本身还是一个趋向良好发展的情况。第一个在L2L3自动驾驶的渗透率上面,我们认为还是将一个比较快的速度进行发展。但是在L4的应用当中局部的是很快的,但是在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我们还是认为是一个比较审慎的预计,2023年也好或者是年线。另外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认为整个规模市场最终还是在硬件战略最大的一部分的价值。而软件算法随着这几年的发展的确得到了很高的提高,但是今后为了普及化和通用化,它的份额也会有所调整。 整个时间,以未来资本的角度来说的线这块,我们大家看到已经实现了门到门的服务的提供,2020年基本上也能够出现完全自动驾驶在一部分地区可能会实现,但是2025年是一个最乐观的估计了。但事实上我们可能对这个时间认为还是有一些激进。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硬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整个时间的推移和进步,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自动驾驶想需要的硬件,无论是激光摄像头,还是基于其他深度学习的感知算法,这几年都得到了一个相对长足的进步,但是我要说的是风险投资家眼中最好的企业跟车企认为最好的企业,跟真正消费者最后能够选择的,能够在市场大浪淘沙当中生存下来企业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一直讨论Mobileye是一个公司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艰苦奋斗卓绝,然后才能够形成现在的规模,也不能说完全一定成功了,但是我们其实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整个行业遇到了一些相对比较一个冒进的一种情况,现在这个时间点是给大家一个更好的反思和夯实基础的机会。 最终发展的一个规律,我们认为跟智能网联相关联的硬件和软件,最后会形成一体化的方案。他的反馈形成闭环,事实上直到现在为止,很多新创公司,包括传统的供应商内部对于AI算法和大数据以及硬件的闭环的还是分割两类人,甚至是两类是在做这样一些,如何实现这样一体化的工作其实大家都在探索,我们也布局的一些企业,但这些企业我应该客观地说起来,都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但有一点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变化,网联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变化的确也形成了很多新的机会。刚才我介绍比较多的是乘用车自动驾驶,其实在基金来说,我们也很看重商用车的自动驾驶,包括主线科技都是我们所布局的一些在物流场景下的一些智能驾驶公司,我们认为有场景,有变现能力,可能能够把这样一个实现的时间给缩短,也可能通过这种场景化的服务形成固有的商业模式,但绝对不是像很多人简单说的我上了自动驾驶车上就可以少一个人,我可能客观地说起来说臆想,因为按我们法规迭代的速度都不能允许这么快让你安全下来,但是是不是能够在其他方面得到节省或者效率提高,这个是所有的我们在做的商业模式探究所去看到的,而且不同的企业其实对这个东西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可以很客观的说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形成说我知道未来一定怎么走,无论也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者是不论是谷歌也好,或者是百度也好完全能够判断清楚今后怎么走,大家都陷入到了一个摸索和迷茫的阶段,下一步该怎么走我觉得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的实践,包括市场的配合去做到这样一个工作。但是一定不会违反一个规律。这种先进技术先会在一些豪华品牌上进行长期的一摞子如何应用,然后再进入到一些新的企业再去进行尝试。当然其中一些一包括谷歌,包括优步,现在最近一段时间又加入了像亚马逊这样的一些企业,大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迭代和尝试的工作。 这里我再引用一个公司的情况,大家为什么要在这方面进行投入,或者大家为什么对这个是乐此不疲地讨论,是因为大家进行一个探讨和理论上测算,大家可以看一下,从2015年到2030年应该是哪家公司的一个预测,事实上整车厂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利润缩减的问题,还是在一个稳态市场进行预测的。我们如果拿中国市场来看,情形会更为恶劣,因为今年我们所面临的市场可能是不是增长,我们都还很难判断。怎么样让整车厂更多的挣钱,其实就是一个现在摆在所有人面前更大的一个话题。 最终以这句话作为一个结尾,事实上我们说汽车行业黄金十年在未来的20年,事实上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我们真正所理想的产品还没有问世,所以任何企业做的任何尝试都还有机会。我的分享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百度云会员 百度网盘会员 百度云盘会员 百度云会员账号共享 ( 辽ICP备16014922号 )
GMT+8, 2024-11-24 10:04 , Processed in 0.05562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